
我大學畢業的時候,那時候戴勝益來我們學校演講,他說,薪水不到五萬不要存錢,不夠的還要跟家人要,引起軒然大波,他講這句話的時候我正在台下聽。
當時許多輿論抨擊他教壞孩子,節儉儲蓄是華人傳統美德,怎麼教孩子出社會不要存錢?
後來,有人把這問題拿去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張忠謀說,他很認同。這時候又有很多人來附和了。
那這兩位商界大老為什麼說不要存錢呢?
來,我算給你聽,剛畢業大學生就算拿三萬,在台北租個套房就要一萬,吃飯省一點也要一萬吧,加上其他什麼電話費、其他帳單等等。拿三萬薪水再怎樣拚,一年了不起存個十萬就很厲害了。
這個10萬你就算是個股神,投報率100%,投進去也只會再獲利10萬。但如果你把這10萬,拿去投資自己,那產生的複利效應就不一樣了。會遠遠超過你單純存錢。
你如果拿去學專業技能,上一些有用的課程,你在職場表現變好,更有能力解決問題,那你自然薪資水平回提高。
甚至你去花些時間參與一些社群,認識領域大神,說不定就這樣結識到賞識你的人,展開人生的機遇。
但如果你把錢都很摳門的省起來,這些可能性都是零,一來你生活的很清苦,二來也沒真的存到多少錢。
我們假設,你就算剛入職只有20幾k,但你把每月基礎開銷以外的錢拿來投資自己,上課學習新知,專業能力提升,過一年提高到40k,那你多的錢一年是20k了,你還能繼續把這些錢拿去更精進自己,變成一個飛輪。
我就是這樣,我大學剛畢業的時候,在公部門作約聘人員,一個月三萬多,以歷史系背景來說這個第一份工作薪水這樣又在中南部不錯了。
但我覺得那不是我要的,我存到10萬以後,再跟親戚借錢,花了50萬報考經濟部國企班進修外語跟經貿能力。
後來畢業以後很順入到華碩越南實習,之後進入鴻海外派,這50萬投資讓我薪水直接翻倍。不用一年就回本了。
而進入大集團後,我也繼續進修,一年花6位數在課程上,學到很多技能,也因為這些技能讓老闆更看到我的表現,晉升速度也比別人快。
收入提升,存款速度也變快,很幸運在我29歲買了自己的房子。
所以我給你的建議,勇敢投資自己,可以去上些課程,參與一些活動、社群來認識人,就是好好學習,你會找到屬於你的學習複利與飛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