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人生方向嗎?先問出屬於自己的「為什麼」吧!

分享在 facebook
Facebook
圖片來源:stylist

「如果你不先站出來定義自己,很快地別人會用很不精確的定義為你代勞」——蜜雪兒歐巴馬,美國前第一夫人

很多年輕人遇到的問題都是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自己目標在哪,也因為這樣只能走一步算一步,被現實所困。但其實這個問題並不出在目標的定義,而是不了解自己。目標相當於終點,但我們要先知道起點在哪,在設定目標後才能思考兩點一線的距離,以及我們要如何達成。

這個找到起點跟終點的方式,就是「定位」。必須先給自己一個明確的定位,知道自己想要成為怎樣的人,想要從事怎樣的工作,為世界帶來怎樣的價值。所以最終還是要了解自己,到底自己是怎樣的人?想要成就怎樣的事情?希望這一生能留下什麼?

只有這些核心的問題確定了,才能在找到目標後,一步一步達成自己想要的。而確定這些核心的方法也很簡單——先問問自己「為什麼」。我也曾經歷過一段很迷茫的人生,大學畢業後以後,原本抽到海軍陸戰隊的我,因為家中是低收入戶的緣故,只要當十二天補充兵,所以我一畢業就開始找工作。

由於家人希望我可以報考公務人員,我也傻呼呼地沒有想太多,覺得穩定生活也不錯。就這樣先找到一個中央機關的約聘職缺,然後邊準備高考。如果當時我就老老實實地去考試,後來人生的故事肯定不會這樣,或許也沒有機會出版這本書了。

那段公務員生活,讓我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就像大家知道的,公務員的生活比較穩定,不怕因為景氣波動被企業裁員,但是穩定之下相對也會比較沒有挑戰性。當時我在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擔任人事人員,負責的業務是一些跟教師甄選、介聘、鐘點費相關的業務。這些業務都運作成熟,只需要照著SOP走就好。

這是我第一份工作,可以說開啟了我對人力資源領域的啟蒙。但我卻不喜歡這份工作,因為對我來說實在「太無聊了」。

我開始思考,假設我順利考上高考人事行政,最後成為一個公務員,我的人生會如何?或許就是這樣平穩的生活過個二十年,然後升到某個學校或單位的人事主任,這就是我人生的高峰了,連薪水也大概可以推算出來。

盡量多問自己為什麼?

圖片來源:pexels

雖然公務人員有很多的福利,不管是低利貸款還是各種優惠,但我不想要一生都在做SOP的事情。那年我二十三歲,我開始思考,假設我不想要穩定的工作,那我要什麼?我給自己的定位又是什麼?

「為什麼」需要穩定的工作?我想考高考當公務員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原來是因為我家裡經濟情況不好,其實我要的不是穩定的工作,而是可以讓我扛起撫養家庭重任的薪酬待遇。在人格特質上我是怎樣的人?我發現我喜歡與人接觸,喜歡認識新朋友,同時喜歡探索新事物。

回顧自己人生的前半段,想到小時候曾經很想要當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師,那為什麼我曾經這樣想呢?那是因為我那時候從來沒有出國過,很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而我喜歡什麼事物呢?其實我雖然是念文組的,但是對科技產品很有興趣,大學就喜歡沒次看3C產品的評測介紹。

把這些「為什麼」中探索出來可能的點串起來後,我突然想通了,其實我真正想要的工作是「科技產業的外派人員」,這才是我的目標跟我想要的。這份工作結合了我的定位,也讓我找到了目標。深刻了解定位跟目標後,卻發現當時中興大學歷史系剛畢業的我並沒有優勢。英文不好也沒有上過商業課程,如果冒然地直接投履歷,或許在第一關就會被刷掉了吧!

但這也不是壞事,有了目標(也就是終點)——「成為科技產業派駐幹部」,以及知道現狀(也就是起點)——「科系經歷不符」,只要能夠找到能從起點到終點的路線,並且有策略方法的執行,就能達成目標。英文不好,不懂商業,那就去學習,讓自己的現狀跟理想達到一致,那就是追逐理想的過程。

職涯實驗室

職涯實驗室

Leave a Replay

訂閱我們的電子報獲取更多訊息

一起加入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