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構我們個人品牌之前,我們要先了解個人品牌塑造與經營如何在時代的浪潮下成為每個人都需要具備的重要能力。所謂就像宋代大儒朱熹所說的「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斜槓青年跟零工經濟的確是當代的工作趨勢,但其背後形成的大環境背景也是我們所需要知道跟了解的。
全職工作越來越少
日本在1990年代面臨經濟泡沫後,因為企業經營面臨極大困境,由日本傳統武士道精神延伸的「終身雇用制」瓦解,大量的員工從正職社員改換為派遣工,而在經歷金融海嘯後,許多的派遣職位又被精簡掉。這種趨勢後來也成為台灣企業運用的模式,大量使用派遣員工或者先將新進員工聘為一年合約制的約聘人員,一年一聘的模式,待表現出眾再轉為正職。
從企業方的角度,這是在合理不過的決定。養一個全職正式員工的成本十分高昂,除了他的固定薪資,各種社會保險(勞健保)外,還要負擔其他的許多成本。如果組織面臨外在環境的威脅需要靈活調整,全職員工需要付出的成本(資遣費)是很高的,加上其背後可能的勞資爭議問題。
除了用派遣工外,許多公司轉而把組織內的任務拆解出去,過去許多要由內部全職員工處理的事項,開始轉由外部專業的外包廠商代勞。除了行政類的薪酬可以外包外,現在許多高度專業的事情也外包,比如我們熟知的OEM、ODM模式就是如此,甚至現在製造業的機構件設計這樣高度專業的工作,都可以在人力資源平台上找到外包的自由個人接案者處理。
這個情況在台灣也十分常見,香港知名傳媒壹傳媒的蘋果日報,就在台灣與許多記者、編輯協議解約,員工成為組織外的自由工作者後,蘋果日報在把相關的案子外包給這些前員工。這樣的模式不見得是壞事,企業組織可以更節省成本,靈活的調配任務,同時脫離組織成為自由工作者的人們將擁有更大的彈性,倚靠實力接案也不見得收入會比較去少,其中較為優秀的還能突破組織薪酬的架構,獲得比以往更多的酬勞。
目前這個模式在媒體出版業非常常見,除了出版社的編輯開始脫離組織成為自由工作者外,現在甚至連許多新媒體的行銷工作,也開始外包,組織本身僅僅留下最核心不能分離的業務單位,比如財務、人資、企劃等等。

圖/何則文 繪
磚造房屋到蒙古包
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帝國是蒙古帝國,從蒙古草原一路南下征服中國宋朝,往西橫掃歐亞,直到今天的烏克蘭境內。一般來說,農耕民族的人口數量跟文化體制到生產力都比遊牧民族更為緊密跟堅實,但為什麼蒙古人能一掃乾坤呢?
其中一個很大的因素就是機動性強,而且全民皆兵。相較於農耕民族的武裝力量需要很強大的後勤,今天百萬軍隊除了武裝部隊本身,後勤糧食的供給、行政運作都需要人力。而且草原民族的優勢就是,他們沒有固定的居所,輕便的蒙古包,在戰爭的時候能四海為家,隨機應變外在環境。
有當代成吉思汗之稱的企業霸主郭台銘的管理風格也是如此,哪邊有客戶就到哪邊設廠,哪邊沒有需求就關廠。一年之內可以建好廠房投入生產,也可以三個月內將一個十萬員工的廠區關閉。雖然擁有百萬員工,但是整個鴻海集團就像個變形蟲一樣,組織根據外在環境不斷對應變換。
而未來雇傭型態也是一個從磚造房屋到蒙古包的演化過程,過去傳統的雇傭形式就像蓋房子,要畫好地基,把組織架構明確,層層分明,然後開始一磚一瓦的填上,就是招募相應人才,然後建構出完整嚴密的組織架構。但如同前幾篇文章說的,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急遽變動的VUCA時代,過去這種向下扎根的組織架構,反而難以應對風雲變幻快速的當代,大企業往往因為無法讓大象轉身,而一夕崩潰。
企業之間的競合就是一場場商業戰爭,李小龍曾經說過:「天下武功,無招不破,唯快不破。」(很多人以為這是火雲邪神說的),意思就是要像水一樣能夠適應各種環境,快速的變動才能出奇制勝。
所以未來企業需要的人才也從過去的磚瓦型一個蘿蔔一個坑,到未來的蒙古包羊皮布型可以自由伸縮,甚至更多可以借助外部資源就地取材,也就是我們的外包給個人工作者的模式。同時,擁有多項技能跟橫跨不同領域的人脈連結在未來就特別有價值。

圖/何則文 繪
咖啡廳辦公與數位遊牧民族
現在在台北街頭的星巴克,即便上班時間仍可以看到許多人拿著筆電坐著「振指疾書」敲著鍵盤。這些人可不是無所事事、游手好閒的放蕩主義分子,而是新崛起的咖啡廳辦公模式。這些人大多是新世代的自由工作者,他們或許有自己的立案工作室,也可能用個人名義以勞務承包形式工作。我們可以看到咖啡廳辦公的趨勢反映了社會對於這些自由接案者越來越接受,而這種沒有老闆的模式自我創業也讓許多年輕人嚮往。
隨著這樣的浪潮起來,許多年輕的公司也開始接受組織內的正職員工從事咖啡廳辦公,員工可以自己選擇想在哪裡工作,只有重要會議的時候要進辦公室。在家辦公也開始被許多企業接受,這也讓越來越多體制內的僱員越來越像自由工作者。甚至許多小型或微型企業(指不到10人的小公司)連辦公室都不租了,所幸在許多共享空間或者咖啡廳各自由工作。
在2019年7月,日本政府推出長達一個月的「遠距辦公日」(Telework Days),鼓勵企業員工在家辦公,減少通勤人數;這是為了希望推廣在家辦公的概念,試圖在2020東京奧運時,透過非辦公室辦公的想法,降低交通尖峰時東京大眾運輸系統擠爆的恐怖景象,塑造良好友善國際旅客的環境。
而聯合國也有個異地工作的政策,就是聯合國雇員每年可以申請一個月選擇在其他聯合國據點,就有許多的紐約總部的人員申請到位於曼谷的亞太總部。這種異地工作本質上跟咖啡廳辦公有異曲同工之妙,就是透過網際網路的連結,即便同一個團隊的成員也不需要都綁在同一個小空間理面對面溝通。
這也形成了一個新族群,就是跨國的數位遊牧民族。許多線上接案的自由工作者,不只到家裡附近的咖啡廳工作,由於可以線上接案交案,甚至不需要與客戶面對面溝通,許多歐美的自由工作者遷移到生活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地區,享受南洋風情,置身旅遊環境,這其中泰國北部的清邁最受歡迎,形成了大批的數位遊牧民族。而台灣知名的旅遊作家,擁有近十萬粉絲的「安柏不在家」的安柏,她就是一個標準的數位遊牧民族,她自己也曾在清邁定居過一段時間,過著接案生活。
IBM的模式
在突破既有組織框架的工作模式中,全球軟體巨頭IBM也有其獨到的管理模式「開放人才市場」。這是一個內部的人才交流平台,他的特色在於在軟體開發專案中實現了任務型的遊戲化平台架構。
在這個平台上,IBM的員工可以根據他們的時間、興趣,鼓勵他們在內部呈接其他案子。2009年開始運作,2011年擴大規模,這之後IBM透過這個平台完成的任務高達一萬五千件。
他的模式是,先利用模組分析法把工作任務拆解成幾個短期任務,然後將相應的任務跟所需的技能發布在開放人才市場上,再根據難易度設立獎勵。接著員工可以自行根據平台發布的任務組織團隊或者以個人方式參與。然後組成的團隊再根據任務需求提供解決方案。
這整個模式像極了線上遊戲的組團「下副本」,在傳統的MMORPG(大型多人線上遊戲)中,會有各種職業分別,比如作為輔助的牧師,物理輸出的戰士、魔法傷害的法師跟遠距離攻擊的獵人等等。過程中戰士要擔任盾牌抵擋魔王,法師跟獵人作為攻擊輸出,而牧師作為後勤補血補助。這個模式下,每個副本都需要有不同職能的職業參與,組團去打怪。
而IBM透過這個平台,建構了一個工作中下副本的模式,員工不再是被上級指派任務,而是可以自主的選擇自已有興趣的任務,運用自由時間組團合作完成。這過程中運用了即時回饋獎勵的遊戲畫模式,提升了員工的積極性,也讓組織反應更即時且具有創造力。
這樣的任務分解同時推動了異地工作的可能性,任務團隊的成員可以甚至分屬不同國家地域,這也讓組織更具有彈性。也就是在拓展新業務據點時,可以派出資深且了解IBM文化的員工出去,而他的外派不會讓他與原本單位斷了連結。達到快速的細胞複製,確保的企業內部體制跟文化的統一性。
零工經濟與斜槓青年的關係
而因為組織邊界的模糊,導致外包的增加,許多接案工作在各類平台湧現,也讓零工經濟蓬勃發展,這種趨勢下,斜槓青年崛起也是必然。但斜槓青年相較於零工經濟,更多的有個人品牌的味道在其中。零工經濟憑藉的平台,比如Uber、UberEat等等,讓員工可以運用碎片話的業餘時間兼差,但他的本質在於零工,更看重的是時間與勞動的交換。
斜槓青年不同,斜槓青年在拓展第二人生的多重職涯上,除了運用業餘的時間創造價值與收入外,更進一步的是透過個人品牌的塑造,讓自己的專業能力能接觸到受眾,進而創造價值。像我自己,雖然很多人用斜槓青年給我標籤,但其實斜槓青年不一定讓你收入更多,我常常用自己假期去各個學校或企業單位分享,有些場次甚至因為準備的成本(請假、交通)會讓我倒貼的,但金錢不是我衡量價值的唯一標準,當有人因為我的演講有收穫,那就是我帶來的價值。
而這種趨勢只會越來越明顯,甚至有許多公司突破以往傳統觀念希望員工關注於工作,開始鼓勵員工業餘時間拓展學習不同領域,乃至於塑造個人品牌。因為核心員工的個人品牌響亮,同時也會讓企業的雇主品牌形象加分。
可惜的是,這樣的風潮下,我們的教育體系仍然維持傳統的觀念。我們可以在學校求職季看到許多傳統的應聘技巧課程,卻很少有大專院校開始開設新時代下個人品牌塑造的分享。而企業方面的內部訓練,這方面也較為稀少。大多數的台灣企業式傳統的製造業,即便是服務或者金融,大多不鼓勵高階主管以外的員工在外拋頭露面。不過隨著新創企業越來越多,未來的世代必定會走向突破組織疆界的未來雇傭模式以及個人品牌塑造。
專業技能是產品 個人品牌是包裝
我們可以遇見,未來新時代的工作模式跟雇傭體系下,個人品牌會越來越重要。透過各種平台,服務的需求跟供給方能夠及時的搭上線。這過程人,每個人都向一個公司一樣,在組織內外提供自己的專業技術,創造價值。
而個人品牌的行銷之下,還是需要有紮實的技能作為基底,好的宣傳讓顧客光臨,而好的服務讓顧客再次光臨,一試成主顧。因此,個人品牌的經營塑造同時,還要不斷的精進自我的專業能力,提供在自己領域頂尖的服務,讓自己的名聲不會超過自己的真正水平,達到名實相符、華實兼備。
關聯閱讀
【個人品牌經營】大學時的網路留言讓到手的工作機會飛了?6個你一定要知道的未來趨勢
在我的著作《個人品牌:斜槓時代成就非凡的 7 個自品牌經營守則》我會深入討論如何透過科學化的縝密方法,建構出屬於你的個人品牌;如何透過利他的核心思維,以正向循環為組織、社會乃至於個人創造價值。

圖/遠流出版